当前位置:首页 >信用卡资讯 >专家点评 >从刷脸到区块链 ——浅谈2019年支付

从刷脸到区块链 ——浅谈2019年支付

浏览:  来源:中国信用卡   日期:2020-02-12 15:38

  “刷脸”和“区块链”是2019年支付界炙手可热的新事物。两项技术问世已久,一朝投入商用并推而广之,谈资颇多。市场参与方积极创新,监管措施急需配套,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监管部门把握尺度,审慎出台制度和规则,在如何达到创新与监管的最佳平衡点上腾挪趋避,以求实现社会整体效率的提升与风险最小化的帕累托改进。

  2019年成为“刷脸支付”元年

  近年来,支付宝、微信支付、中国银联先后进军刷脸支付市场。支付宝2017年在杭州肯德基全新概念餐厅全球首发刷脸支付,2018年在江西省人民医院上线刷脸支付,2019年春节期间向三四五线城市逐级下沉刷脸支付,大举布局渗透。2018年,在支付宝推出“蜻蜓”系列刷脸支付设备后,使用刷脸支付的商户和用户规模平均增速高达10倍,刷脸支付的平均渗透率提升了2~3倍。2019年4月,支付宝补贴30亿元推广刷脸支付;9月,在推出两款新版“蜻蜓”刷脸支付设备后,补贴费调整为不计上限,旨在提升收银效率,促使商家收银台实现数字化营销,推动“蜻蜓”系列设备成为商家全面数字化经营与服务的平台。支付宝在消费端持续进行刷脸营销,培养消费者习惯,制定专门计划,帮助商户开发自有服务,打通云计算、小程序等,构建刷脸支付整体生态。微信支付2018年推出刷脸支付,以“青蛙”设备对标支付宝“蜻蜓”系列。2019年8月,微信支付在上海公布包括0费率、服务商0.2%返佣和基础物料等在内的新政策,补贴高达100亿元。2018年12月,中国银联对外宣布,银联持卡人可在北京、上海多家商超体验刷脸支付服务;2019年10月,中国银联联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60余家金融机构发布了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中国银联旗下银联商务随后发布刷脸支付产品“全民付蓝鲸”,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国家队”正式入场刷脸支付,标志着这一新兴支付方式得到认可,有望蔚然成风,2019年旋即成为“刷脸支付”元年。

  人脸识别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面临的技术防攻击性和安全性挑战愈发严峻,包括隐私泄露、算法漏洞、假体和活体攻击等,监管远超金融范畴,亟待顶层设计,形成以《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为“树干”,诸多细则条款和相关标准为“枝叶”的多维度、立体式监管体系,严控系统性风险。

  线下刷脸支付技术较成熟,具备试点应用的基本条件,规范引导线下应用有助于提升受理环境资源使用效能,激发我国金融系统创新活力。线上刷脸支付存在诸多风险,暂不具备应用条件,有必要推广采用可信执行环境(TEE)、安全单元(SE)等的技术来升级风控手段。

  目前,“人脸识别+支付口令”是兼顾安全与便捷的实现方式,综合运用支付口令、活体检测、数据标签等工具,加强身份认证管理,实现多因素交易验证,提高交易安全强度,提升交易抗抵赖能力。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曾撰文表示,人民银行将按照“联网通用、安全可控、便捷友好、易于推广”的原则,探索利用密码识别、隐私计算、数据标签、模式识别等技术,突破1:N人脸辨识支付应用性能瓶颈,构建以人脸特征为路由标识的人民银行转接清算模式,将人脸特征作为关联支付账户媒介,以专用口令、“无感”活体检测等方式实现交易验证,使用户能够不依靠外部介质安全便捷地完成支付。人民银行还将加快完善生物识别技术金融应用的监管规则,明确个人生物特征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利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为生物识别技术金融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区块链技术在支付领域落地应用

  区块链是分布式账簿,账簿记录、传播和存储等活动都在分布式网络上以去中心化方式进行,集成了密码学技术,能实现高容错率、高安全性。分布式账簿全网公开、不可篡改。如果说,刷脸支付是基于金融科技原有底层架构的新型支付方式和应用,那么,当区块链技术逐渐发展成为金融科技的底层支撑性技术后,将改变支付业格局,改善现有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加速其他相关行业变革。自2019年10月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该领域各参与方都积极展开行动。

  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的主力军正是刷脸支付的主要市场参与方。中国银联自2015年起积极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持续跟踪相关底层技术,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在包括电子发票、缴费凭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积累应用研究经验,并与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境内外机构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与深入的应用合作。区块链服务网络内测期间,中国银联将与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移动等合作方积极推进安全与功能测试、技术架构优化、业务运营方案制定、基础服务能力建设、创新应用推广等各项工作。未来,区块链服务网络将陆续接入金融机构及其他企业,在应用场景、生态建设和标准规范等方面先行先试,促进区块链行业快速、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蚂蚁金服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申请区块链技术专利最多的公司,落地了40多个应用场景,多数集中于民生领域。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蚂蚁金服以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为依托,联合供应链的参与主体,将原本3个月的账期缩短至1秒;在产品层面,蚂蚁金服推出自主研发的联盟区块链技术、金融级区块链BaaS平台、供应链金融协作平台双链通、可信存证平台等。支付宝区块链还助力长三角地铁扫码支付互联互通“上链”。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无锡、徐州9城的市民可用当地地铁App在其他8城扫码过闸机。从传统的点对点1.0模式,到应用支付宝区块链2.0的网状模式,互联互通不止是“通票”的扩容,还是以支付宝蚂蚁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创新科技的成功实践。区块链记载了所有跨城交易、不可篡改,每个城市的地铁公司都能从“链”上获取对应乘车区段、价格,实现自动秒级结算。

  区块链作为信息互联网,不涉及资产或风险转移,监管主要针对区块链匿名、全网公开和不可篡改等特点,既要做好数据隐私保护,也要防止有害信息上链传播。2019年初,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并实施《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回应关切。区块链本身不产生价值,一旦有了与经济机制相挂钩的区块链外资产,如稳定币(Stablecoin),就会具备价值互联网功能,涉及资产和风险转换,监管较为复杂。人民银行等七部门曾于2017年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遏制没有主权信用担保或内在价值的虚拟货币泛滥,防范社会资源浪费、投机炒作盛行、出现市场操纵等问题。人民银行对数字货币DCEP进行了持续研究,认为只要区块链技术能满足最低每秒30万笔交易量级的要求,不排除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

  此外,各商业银行也相继在区块链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家网信办2019年10月发布的第二批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中,工商银行是国有大行中首个备案的银行,其备案项目“工银玺链区块链服务”平台运用“智能合约+共享账簿”一体化机制建立信任,支持供应链金融、资产交易等应用,实现扶贫资金的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应用于雄安征拆迁资金管理系统、中欧单一通跨境贸易平台、工银e信。中国银行的区块链部署涉及面广,应用场景包括数字钱包、贸易融资、房屋租赁、公益扶贫、跨境支付和数字票据,除了跨境支付和数字票据处于测试阶段外,其他场景均有成功案例或已推出真实产品。建设银行2019年10月发布“BCTrade2.0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参与方包括建设银行54家境内外分支机构和40余家同业。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2019年12月发布“跨境e链”,基于区块链技术赋能痛点较多的转口贸易业务,业务链条上的参与方分享并验证货物流、资金流、单据流,实现贸易真实性的协同审验。

  刷脸支付的崛起和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对于中国把握技术和产业发展新趋势、向全球推广中国标准和规则、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均有诸多助益,需要参与各方形成合力,共商共建共享。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452106675

3

标签:区块链支付,刷脸

分享到:

在线申请信用卡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在线申请信用卡

全国各大银行信用卡中心

关于卡讯网|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权利声明

版权所有:卡讯网(www.51kaxun.com)粤ICP备13072808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