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信用卡资讯 >业界新闻 >信用卡成“夺命卡” 需多方反思

信用卡成“夺命卡” 需多方反思

浏览:  来源:南方网  日期:2015-07-04 10:53

    6月25日,山东潍坊一名18岁女孩,接到信用卡中心22个催款电话,称须一天之内还8500元,不堪承受压力跳河身亡。家属发现,少女申请信用卡的材料多数不实,且催款电话有言语威胁,质疑银行把关不严。银行回应称,办卡手续和催款电话不存违规。(7月3日《新闻晨报》)

 

    花季少女为8500元欠款跳河自尽,令人唏嘘。首先,银行粗暴催款,是女孩选择轻生的诱因之一。然而,银行盲目发放信用卡,女孩过度消费,才是主要诱因。透支信用卡逾期未还,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可能会留下“信用污点”,今后,其无论到哪里工作,购车、购房贷款都可能被银行拒之门外,显然吞下了提前消费的“苦果”。特别是,少数学生失信,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家庭的和睦,前人失信会破坏后人获信,将影响到学生群体的信贷服务体系。可见,信用卡成“夺命卡”,需多方反思。

 

    在消费观念与国际接轨的呼声中,在各类消费资讯的鼓动下,部分国人争先恐后地抛弃“以俭为德”的古训,大踏步走进“举债消费”的行列,而一些在校学生,也纷纷加入了提前消费的行列。不可否认,提前消费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其价值依旧存在,不能因噎废食。然而,提前消费只适应特定人群和特定时段,目前还不可能成为一种趋势。特别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提前消费是一种高风险的消费方式。

 

    学生是纯粹的消费者,基本上没有收入,往往通过信用卡或信货去满足自身的消费欲望,购买一些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商品。也就是说,学生提前消费,实际上是过度消费。而银行等信贷机构轻易地发放信用卡或贷款,很可能使理财观念薄弱的学生陷入恶性循环,为了还钱饿肚皮,或拆东墙补西墙,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少女因欠款无力偿还轻生,更是一个沉痛教训。

 

    作为银行业,当然希望公众都来信贷,去“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这样银行可以有很大的利润。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更应该提醒学生不要负债消费。银行应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化为追求合理的利润,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当然,给大学生发信用卡或放贷,并无不妥,但应该以助学和创业为主,即便是发放消费卡或信贷,应委托家长进行,以此规避学生的消费风险。特别是学生,应端正消费心理,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慎办信用卡或信贷,避免吞下过度消费的“苦果”。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452106675

3

标签:信用卡

分享到:

在线申请信用卡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在线申请信用卡

全国各大银行信用卡中心

关于卡讯网|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权利声明

版权所有:卡讯网(www.51kaxun.com)粤ICP备13072808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