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信用卡资讯 >业界新闻 >信用卡和消费金融真的帮你提升了生活品质吗?

信用卡和消费金融真的帮你提升了生活品质吗?

浏览:  来源:财经网   日期:2016-11-14 10:57

  诸位刚刚在双十一满载而归的朋友们,恭喜你们,信用卡账单已经发货了。你肯定觉得“我只不过有2、3张信用卡而已,离卡奴远着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你真的是信用卡的主人吗?

  停不下的买买买,离不开的信用卡

  消费观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大部分民众对“消费”的态度并不积极,旧的东西只要能用轻易就不会购置新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方面是当时的物资比较匮乏,另一方面当时民众的消费观念也是量力而行,轻易不会购买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东西。

  到了8、90年代,随着商品种类数量的增加和大众购买力的上升,消费观念也逐渐开始发生改变,在满足温饱的物品以外,人们开始购买更多能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

  进入21世纪之后,更加多元化的商品和服务走进了大众视野。虽然购买力也在增长,但在一个信息通畅,物流发达的时代,购买力的增长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服务面前依然是杯水车薪,超前消费也就应运而生了。

  根据上市银行陆续发布了2016年半年报。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国各大上市银行累计发卡总量为59274万张。

  按照各大银行的官方要求开通信用卡通常需要提交个人资料和职业资料,根据提交的财力证明获得不同的透支额度,第一个等级的额度通常是3000-5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登门拜访的办卡人员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往往什么材料都不要就双手奉上信用卡。

  除了信用卡,近些年还兴起了各种消费金融服务:一些企业或机构提供的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小额、短期借贷融资服务,消费金融的门槛往往比信用卡更低。

  以阿里提供的蚂蚁花呗为例,开通花呗不需要提交任何资料和申请,用支付宝就可一键开通,花呗会根据用户的网购活跃度和支付习惯提供1千-5万不等的额度。

  透支的信用卡还不上怎么办

  欠债总是要还的,超前消费买的时候有多爽,还款的时候就有痛。不管是信用卡还是各种民间消费金融,钱都不是白借的。信用卡和消费金融机构提供的分期付款服务通常都有一个“免息还款期”,只要在这个期限之前把钱还了就不会收取多余的费用。

  但是,意外收入不常有,意外支出常常有。这周同学结婚随个礼500,下周头疼感冒去个医院500,下下周商场衣服特价没忍住又500,不知不觉到了月底,一看账户余额:妈呀,还不上信用卡了。当然,这时候信用卡还是温柔的,虽然开始收利息了,但只要缴上最低还款额度还可免于滞纳金。

  一部分聪明的小伙伴为了避免利息,想到了另一个办法,就是把没还完的余额继续办分期,虽然不用交利息,但是却要额外支出一笔手续费,分的期数越多,整体手续费越高。还有一部分更聪明的小伙伴,干脆再办一张信用卡,两张卡倒着还。但是,聪明的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此时你已经离不开信用卡了。

  至于消费金融,很多一开始就把分期手续费算到了每月还款额里。还是以蚂蚁花呗为例,如果你特别想买一款新出的iphone7却又不想卖肾,花呗可以让你分期付款,想买就买。

  但是呢,天上没有免费的馅饼,从这张图里,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如果分了12期,你最后要为一部手机付出的总价是646.91*12=7762.92,比直接购买这部手机多付出了574.92元。这还不算逾期未还的情况,按照花呗的逾期规则,如果分了12期购买,逾期一天就要支付32元。

  看到这,一定有很多人会说,对于每个月有固定收入的人来说,意外支出的发生和逾期造成的成本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吃)划(土)来解决的。怀抱这种想法的职场人士们可能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没赚钱却也心比天高”的消费群体:大学生。

  消费欲望远超过消费能力

  许多大学生在高中时代由于课业负担和父母的严格管教,没有太多可自由支配的金钱和时间,一上大学,在各方面都打开了新世界,有了自由支配的钱和大把的花钱时间,很容易被各种购买欲望牵着走。

  信用卡一度是高校经济的宠儿,但是由于大学生经常过度消费造成大量坏账,银监会2009年终于发文叫停了高校信用卡,不允许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向满18岁的学生发卡,也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近几年,虽然也有几家银行发行了学生信用卡,但本科生能使用的额度只有500-1000。

  信用卡被掐住了脖子,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并没有。“校园贷”的兴起成了消费欲的第二个出口,校园贷就是上文提到的一些消费金融产品在校园的体现。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显示,61%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进行消费。

  而大学生分期消费的主要商品类型则以电子数码为主(65.7%),但是仅次于电子数码的消费类型却是旅游。考虑到电脑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必备的工具,分期购买确实可以为学习提供便利。但是分期消费旅游产品,只能说学生们都太注重生活品质了,走不遍万里河山,无法脚踏实地。

  卡债风波: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近几年关于卡奴的案例时有见报,武汉某硕士毕业后刷爆7张卡,透支80余万元无力偿还,最终因犯信用卡诈骗被判刑,上海卡奴10张信用卡透支50多万一家三口烧炭自杀。不过内地目前还没暴发过大规模的个人卡债危机,但是卡债危机和我们的距离远比想象中要近,不妨看看台湾和韩国曾经的卡债风波。

  台湾

  信用卡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台湾,90年代信用卡在台湾还不普遍,截至2000年,信用卡与现金卡加起来也只有1830万张。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台湾企业向岛外尤其是大陆转移,银行却受制于政策无法到大陆发展,企业金融业务的萎缩让银行把希望寄托于消费金融业务。当时银行为了推广信用卡业务,采取了各种优惠推销,鼓励透支消费。

  于是到了2006年初,市场上流通的信用卡多达4511万张,平均每人两张卡。在金融机构管控风险失败,主管机构未尽监督职责,银行滥发卡,持卡人过度消费的等因素作用下,在05年出现了震惊全台的卡债风暴。

  根据麦肯锡2005年的调查报告,当时台湾过度借贷人口约30至40万人(约占当时总人口的1.7%、成年人口的2%),平均借贷金额超过190万台币(约合40万人民币),在这个人群中,约有30%的人债务余额是月薪的22至45倍。

  时逢台湾经济不景气,卡债成了压倒很多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许多卡奴因生活与精神压力走上绝路,形成卡奴自杀风潮和银行抢劫风潮,05年一年内就有4000多人自杀,06年一个月因卡债自杀者超过40人,卡债演变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韩国

  韩国在1997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重创之后,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提振内需,开始大力推广信用卡并鼓励民众持卡消费。政府规定个人信用卡消费总额的百分之二十可以从年度应纳所得税税额中扣除,在这种政策氛围下,发卡数从1999年的3900万激增至2002年的10480万,平均每经济活动人口的持卡数也从1999年的1.5增至2002年的4.6。

  在经历了1999-2001的异常繁荣之后,2002年逾期未缴率开始显著上扬,很多人因无法还债而引发自杀、犯罪等社会问题。从1998年到2002年短短四年间,韩国卡债增加七倍。与台湾不同,韩国的信用卡主要由信用卡公司发行,而信用卡公司均在举债运营,信用卡公司主导的信用卡制度不仅自身不稳定,对于持卡人还款能力的预判制度也不完善。

  卡债累累,谁的错?

  在信用卡和消费金融的问题上,一直有论调坚持“技术中性论”:技术只是一种为人类服务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或工具,其本身并无善恶,而取决人使用技术的人。信用卡和消费金融原本只是一种“银行/企业赚钱,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工具,本身并无善恶,出现问题是因为使用的人有问题”。

  持卡人不理性消费的确是卡债产生的重要原因,麦肯锡针对台湾05年卡债风波的调查显示:双卡债务资金有70%用作奢侈消费。韩国的情况则和中国有些相似,原本勤劳节俭的韩国人在接触信用卡之初,只是为了获得减税利益而用信用卡交易取代现金交易。

  但由于缺乏使用经验,在享受到信用卡的便利和多用途之后,开始抵抗不了物质诱惑而无节制刷卡,在月底接到账单发现无法偿还时,只能使用别家公司的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最终导致债务越滚越大无法偿还。可是仅此而已吗?

  从台湾和韩国的卡债危机中不难发现,在信用卡出现之初,消费者并没有特别热衷。政府和银行出于自身考虑,用各种优惠措施大力推广信用卡才把消费者吸引进来。不争气的消费者在尝到超前消费的甜头之后就一步步走入深渊无法回头。而本应严格审批持卡人资格的征信制度屈从给“业绩”和“增长”,卡债危机也就应运而生了。

  如果说“贪婪”是人类的原罪,那故意利用这种原罪的机制和纵容这种原罪的机构,在道德上真的是免责的吗?日本推理小说家宫部美雪在名作《火车》中,借着一位破产律师之口,对信用卡有这么一番描述。

  “月薪才二十万的人为什么会负债高达三千万呢?这就是所谓的过度授信、过度融资。负债膨胀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首先是申办信用卡,为了方便而购物。购物、旅行,一卡在手,通行无阻,渐渐地手中的卡片也跟着增加了。走进百货公司、银行或超市都会被邀请办卡,只要成为卡友就能享有折扣。结果不只是购物,也开始用到信用卡预借现金的功能。买东西、借现金,因为方便就不断使用。但毕竟借钱就是借钱,时间到了就必须清偿。累积下来的结果,财务便日益吃紧。于是更加依赖预借现金,为了清偿A公司的债务,就用B公司的卡片借钱。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债务便如积雪般增加…”

  技术并不总是中性的,面对一个玩弄人性原罪的技术,机构和政府的监管如果不给力,消费者如果不能时刻保持警醒,技术的尖矛最终一定会指向使用技术的人。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452106675

3

标签:消费金融,信用卡

分享到:

在线申请信用卡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在线申请信用卡

全国各大银行信用卡中心

关于卡讯网|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权利声明

版权所有:卡讯网(www.51kaxun.com)粤ICP备13072808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